一篇书评引起的八卦

早上看到TopLanguage的maillist, 提到一个八卦事件,《0 bug——C/C++商用工程之道》的作者肖舸和他的一位读者就书中的一些纰漏的豆瓣上所引起的争论。

我平时对这些IT八卦也有所关注,于是去凑了凑热闹。估计作者那天心情不怎么好或是其它原因,对好心指出文中值得商榷的地方读者Milo竟然不屑一顾,批评Milo在C++和服务器程序开发上没什么经验,没资格挑错等。如果Milo真是个无名小辈那也就算了,可是人家也是位牛人,并且能力据目测加道听途说好像是有可能高于作者,出于职业精神,在豆瓣和当当上发表了下书评,然后作者觉得丢份了啊,光天化日之下砸场子,于是乎就整成了这起杯具事件。事后作者也意识到自己作法不妥当,将自己的回帖全删了。还好有位喜欢看热闹的朋友将全部记录保存下来了,看这里能了解事情的完整经过。并且我居然还发现云风也去凑热闹了,-_-!

热闹凑到这里就够了,我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 撇开技术层面不说,光谈技术交流,不能依仗自己的经验或资历,便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甚至是指责,即使意见和指责是错误的。让人敬佩的胸襟应该是仔细分析对方的意见指责,平和的道出自己的意见,请求对方理解,就像Milo那样,谦谦有礼,他这点让我很敬佩。对儒家没什么好感,但是他提倡的礼,我觉得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贯彻执行。
  • 在技术层面,个人认为”0 bug”言过其实,作者自己也坦言做不到,人家做得最好的也都出了1个bug。可是0 bug真的可以达到么?测试没测出来,运维把系统运行了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没报bug,这就真的是没bug了?对于”没出现”和”不存在”划上等号的这种行为,我不能赞同。
  • 如果发现是自己的错误,碍于面子死不承认是不好的做法,低头认错不代表自己就技不如人。作者之所以招来众人围观,并称之为群P他,是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对的,不仅在书中知识方面,而且在对待像Milo这样的读者方面也是正确的。二十多年经验,在业内小有名声的人,如此心胸,太让人小看了。前段时间也是偶尔拜读到他给一位年轻学生写的回信,觉得此人还行,今日此等做法,实在让人难以再重新认识他了。如果及时承认错误,或者礼貌地澄清问题,我想这种礼貌待人之事也不会引起围观和“群P”了。

好吧,因一八卦事引发如此感想,是觉得自己还有上升的空间。如果等到作者这种地步还是如此心境,那就太可惜作者今天“以身作则”了。呵呵。

年初二三事

相对于以往平静的生活,这几天倒是多了一些值得记载的事情了。

  1. 一代神机M8终究顶不住不慎泼洒的茶水,摆身变成了只能看,不能摸的花瓶。米办法,只能返厂了。
  2. 在我的游说下,部门终于舍弃了通过Excel表格提交Bug并处理的流程,转而投奔到Redmine,对于日常的开发工作而言,算是进了一步。
  3. 代码仓库从cvs迁移到svn,命令行使用cvs真是糟透了,每次cvs st的时候都要等好久,并且出现一堆无用的信息,也许是自己cvs用得不够好吧。不过cvs先天不支持changeset,很难让我对它有爱了。
  4. 2010年初,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在确认一个Bug属于误报后,打了个出租车奔到延安路,到中信金通开户了。意味着我已经迈入了扑朔迷离的中国股市里,顺带还开了个创业板。当然,不仅打的可以找中信金通报销,而且还送了张面值50银民币的超市卡。
  5. 下午接到Meizu电话,说是M8已经医好,可以送回来又让我继续摸了,带着广东口音的售后温柔地向我确认邮寄地址是否正确,我激动得不停的说“色色累”。
  6. 今天下班回来,静下心来,把该给学生的拖了好久的信终于搞定了,三页纸!已经很久没用笔写过这么多字了,竟然发现写了么这多字,居然没几行是歪的了。

以下是图片时间: 继续阅读“年初二三事”

使用Google Talk Chatback

云风的blog时发现这么个玩意,挺新颖的,不仅可以显示GTalk的状态,还能直接发起对话。

想我也是个GTalk控,尽管一直都是用的皮筋儿(pidgin),从没用过官方的客户端,这还是得益于开放的协议啊,说到这里,又忍不住BS腾讯了。

Google一番,找到了这个网页,很简洁的说明,要么使用默认的样式,要么自己修改一下,点击”update badge”来生成html代码以嵌入到自己的网页上。 继续阅读“使用Google Talk Chat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