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熟悉中文和略晓英文的当代毕业生,我一般不太选非这两种语言的电影来看。因为在内地,中文电影几年都难得拍出部好片子。不是弘扬主旋律的洗脑片,就是花了无数本钱但拍出来还是带着浓浓山寨气息的娱乐片。所以值得听看并且有能力听看也就只剩下英文片了,随着字幕的飞逝,偶尔还能听懂几句台词。要是换成其它语言的片子,就算换成另一部电影的字幕,也不一定能鉴别得出来。
《天堂电影院》是意大利的一部片子,选这部片子有两点原因:其一、新出炉洗脑片《XX大地震》号称感人至死。在QQ签名上,校内状态上,各式各样的分享上,都流传着观众泪尽而亡的传说,于是我想趁着还活着,去尝尝死的滋味。但找遍了各大视频网站,也没发现有个全集出来,这应该是Vobile的VideoTracker功劳吧。其二、无奈在豆瓣上想找部可以看的电影,看到有人推荐《天堂电影院》,88年的片子,VideoTracker应该不会再去通知下架了吧,于是在Y酷上找了部号称高清的开始看了。
影片主要使用了倒述来讲了一个小男孩多多成长的故事。多多是个有些小聪明的孩子,他经常喜欢跑去电影院看电影,还因此想去和放映员艾费多交朋友拉关系。有一天,他拿了妈妈给他的50里拉买牛奶的钱去了电影院看电影,到了晚上散场回家时,在路上被妈妈狂揍了一顿,正好被路过的艾费多看到了。好心的艾费多用善意的谎言来告诉妈妈,多多看电影是免费的,并把50里拉还给了妈妈。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小学三年级开学时,外公给了我100多块钱的学费,让我自己去缴费,而我回来时,学费不仅没缴,反而少了几块钱,我撒谎说那几块钱丢了,其实是买零食吃了,于是不例外地被外公揍了一把。现在想起如果当是学费是100元整,我会不会像那个笑话一样告诉外公我丢了3块钱呢?
在一次考试中,多多帮助艾费多做弊,赢得了进出放映室的自由,于是他开始和艾费多交上朋友了。在不上学的时候,他跑到放映室,艾费多教他如何使用放映机。就像以前的每个周末,我跑去外公家,然后被外公拉住,他拿起唐诗三百首,抄上两着,然后让我坐在房间背诗,必须当着他的面背完后才允许出去玩。
那时候的放映技术尚不成熟,胶卷在放映过程中会因过热而突然起火。终于有一天,在放映电影的过程中胶卷起火了。艾费多在扑火时晕倒在地,年幼的多多凭一已之力,把艾费多从火海中拖了出来,两人的感情因此更加深厚了。艾费多在这次火灾中失明之后,电影院老板决定让多多来负责放映电影的工作,这当然是多多的最爱。艾费多在他工作时来探望他,他告诉艾费多,他想休学来然后专门来放电影,可是艾费多阻止了他。“不行,不可以休学,否则你会后悔。这不是终身事业,以后你还会做别的事,比现在重要很多的事“。当多多服完兵役后回家和艾费多聊天,艾费多又劝他:”人人都有所追求,离开这里;每天待在这里,会把这里当成全世界,会相信事情一成不变,离开之后,过个几年,一切都会变,你会断了牵挂,不再追寻,不再拥有;去闯一闯,再回到亲友身边,回到这片故土“。多么好的朋友,忘年之交。即便艾费多在弥留之际都不忘告诉身边人:“不要告诉多多,不要让他回来,他属于罗马”。而多多的母亲还是告诉了他,因为她知道如果不告诉多多,他一定会生气的。
多多回来了,30年后的重归故土,坐飞机一个小时的路程。路过广场,他看到了当年的天堂电影院,而如今即将被拆除;回到家中,独自在房间回顾起年青时候心爱女孩的电影胶片;这些过眼往事在如今已变得不再重要,即便是亲眼看到电影院被爆破时,多多心中最多也就一阵感叹而已,叹时光不再;重要的是艾费多留给他的那盘电影胶片,当他回到罗马放映时才发现,这盘胶片正是当年他耍小聪明赖在放映室向艾费多索要,而艾费多为了哄他出门,骗他说替他保管的被剪掉接吻镜头的胶片!感动常在,不是因为礼物贵重,而是情义深厚。
人生一路走来,遇到很多帮助过自己,教育过自己,影响过自己的人们。可是出门求学,常年工作在外时,是否还记得生命中出现过的他们呢?说再见,难道真的只为了见最后一面?每次回家,我会翻开抽屉,找出那些尘封在书桌里的记忆,重新温习一遍。小纸条儿,毕业照片,书信,每一次看到,总能勾起那些难以忘怀的往事。可是看完之后,它们随即和记忆一起,又一次被放进了过去。
谨以为观后感记录那些我应该记住的人,我记得你们的。
Vobile的VideoTracker,是不是你上上上上家视频drm公司?
@threeclick 你知道的太多了。